MeTec 2018 【4K 技術論壇】精彩對話!

DV ASIA 日前在台北舉行的 MeTec 影視尖端技術展,特別邀請了台灣4K教父西楓(呂文元導演)、太極影音資深調光師Paul Hanrahan與台灣公共電視製作部副理關有智,和大家一起深入了解當今4K技術與HDR的運用與發展!以下是論壇中幾位專家的精彩對話!

DV ASIA 陳利仁:西楓大哥一直走在技術的前端,我認識他多年,每次都興高采烈地讓我去他的工作室看了許多難以想像的東西。身為一個前驅者,是否可以請西楓跟我們介紹一下自己的背景、是如何進入影像產業、在沒有資源的情況下,又是如何達到今天的成就?

呂文元導演:大家好。我想大家會認識我所創辦的HD Club,應該大部分是從101的煙火開始。從07年開始, 一直到11年 的時間。從一開始的13台攝影機,到後來2011年出動165個會員的32台攝影機。在網站上,大家都可以下載。當初我會去拍101的原因是,當初很多人都還不知道HD,我們從07年就開始拍HD。這正是我的個性,不滿現狀,一直去挑戰新的東西。到2011年的時候,我們的第一部4K作品北京烤鴨,很多人應該都看過。2015年開始拍8K,一直到現在。最近的挑戰則是8K120甚至到8K240,我們都還在想辦法去做。包括SONY、RED這些大廠,即使機器已經做出來,但是還沒有標準的工作流程。那怎麼辦?我們的電腦硬體跟不上、顯示卡跟不上,所有周邊廠商都還沒跟上的時候,就只好自己想辦法,必須自行開發工作流程,看如何有效率的做出東西。這當中當然有很多挑戰和很多瓶頸,甚至到現在我都還在想8K120、8K240該怎麼拍。 今天Paul也來到現場,Color grading的部分,我相信很多調光師與影片製作業者都很想玩HDR,但是都只能看一些國外的文章,這是因為台灣現在沒有客戶要求做HDR!

除了我愛玩技術之外,我所接觸的客戶都是在影視產業的第一線做面板。面板廠商今年所開發出來的面板,都要兩年後才可能變成是產品。所以走最快的,就是面板業。包括我們現在所在談的HDR面板,其實從14年我們就在做HDR,二年後才有一些包括現在華碩的電腦螢幕與電視等產品。所以我的心聲就是:很想玩,但是沒有客戶。

DV ASIA 陳利仁:我想現場有很多人熟悉HD剪接與調色、調光流程,所以是否可以請Paul Hanrahan 跟我們聊一下,不論在4K或HDR,在後製上的環境有什麼不一樣?

Paul Hanrahan :一開始接到HDR的東西,是參考網路上的訊息。大部分有二條路,一種是日本發明的HLG,另一種是 Dolby的PQ系統。已經有不少人,如LG、Sharp選擇二種或選擇要使用哪一種。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須接觸並真的看到HDR螢幕,才會發現那是完全不一樣。如果你是攝影師,拍攝場景的那些燈,常常是過度曝光,不會有細節,但是如果在HDR的螢幕看,才發現有細節。比如皮膚、瀏海,都有細節,所以必須重新學,怎麼看,怎麼調,怎麼做後製。舉個例子,如影片剪接的節奏習慣很快,但是在看到HDR的畫面後,觀眾的反應是,發現剪接要慢一點,要讓觀眾可以看到每個畫面的細節。所以,所有的專業不管是後製、製作全都要重來,重新學習。

DV ASIA 陳利仁:大家可以往右看到二個螢幕,也在此感謝Sharp這次提供這些設備。中間的是HDR,右邊的就是沒有HDR。大家可以從中看到光度顏色光圈飽和度的感覺是相當不同的。有這麼大的資料量在裡面,其實對每個環節都是很大的挑戰,拍攝時如何凸顯這些細節,後期如何處理等。有了這些素材,但是觀眾在家裡要怎麼看。所以今天我們也請公視的關副理跟我們聊一下,是否跟我們分享一下之前4K測試的經驗,以及我們國家現在對4K甚至HDR的播出狀況如何。

關有智:大家好。其實公共電視在電視發展,一直被大家認為是領頭羊,不管是SD到HD還是HD到4K。基本上來說,公視在國家預算的挹注之下,要做這方面的往上提升是很快。不過舉個簡單的例子,當初我們從HD到4K的時候。有一個團隊拍完一個4K節目,我們要去驗片,驗完的結果,評審出來了,他對我說:怎麼辦?這個節目看起來就像HD。也就是說,即使在HDR的環境下,只有解析度往上拉,但是顏色與亮度表現,都與HD一樣。所以,我們才發現,要讓大家可以快速接受4K,不能只是把解析度從1920×1080到3840×2160,必需除了解析度之外, 動態範圍與顏色深度,都要與HD區別,這樣民眾才會想要換電視,要不看到的顏色都差不多。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慢慢感受到,一定要有這樣的改變。由於電視台從拍攝到剪接到調光甚至到儲存,都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所以必須我們重新檢討工作流程,再重新建立。除此之外,我們的另一個義務,就是必需把content (內容)推到大家的家裏,否則民眾看不到也不是辦法。從現有的資源來看,要重新蓋一個發射網路非常耗費時間,於是我們想辦法,利用現有網路在深夜試播,試著讓觀眾接受看看。於是我們運用現有的網路,但是就必須用新的壓縮方式,畢竟4K的資料量高於HD的四倍,因此我們現在採用符合國際的規範也就是所謂HEVC的壓縮方式。大家可以看到右手邊的二個電視是同一個節目來源,但是是不同的HDR和SDR的螢幕 。不過因為已經壓縮過,在當時試播時就已經壓成很低的資料量,也是以後在家裡可以看到的畫面就是長這樣子,就是直接從空中收下來。在傳輸技術的演進已經有相當大的進步。我們希望不久的將來,大家用家中電視就可以很容易就可以接收到4K的節目來源。這一點我們還在努力當中,畢盡這不是一步就可以達到的。

DV ASIA 陳利仁:稍後我們可以再請關副理聊聊在家的測試者可以有些什麼回饋。那延續關副理所說的,我們就把球再丟給拍攝者。不管是4K還是8K的攝影機,為什麼拍出來的東西還是和HD一樣。有這麼大的資料量,有這麼好的顏色與高反差,為了讓大家不虛此行,所以是否就請西楓大哥跟我們指點幾句。

呂文元導演:我想在場的都是專業的影像從業人員,我就直接以我的經驗來分享。今天要做出好的HDR,最好的條件就是拍RAW檔。以我手上所用過的機器,包括SONY的F65和F55。從15年到現在因為要拍8K,而SONY又一直不出8K,就只好用RED的機器。包括RED的Helium到最新的Monstro,都是我在拍8K的創作過程中很重要的工具。一樣的,電視台可能會拍slog或比較小的檔案以方便作業,因為節目量很大。不過我是拍Demo片的,包括電視螢幕或面板的廠商都需要Demo片。Demo片頂多是3、5分鐘不會過長。所以我可以盡情的拍,我絕對是拍RAW檔。大家都知道,RAW檔的資料量其實不是最大的,真正最大的,是調完色、演算完的DPS或TIFF的16bit,才是最大。我做過最大的TIFF檔,寬度12K高度8K,一張圖是600MB,一秒60張,總共3分鐘的影片就需要3T。我可以這樣盡情發揮的原因是我不用管檔案的大小,因為我的影片只有三分鐘。但是電視不一樣,三個小時的節目可能就需要一卡車的RAID。於是這時候就出現了壓縮的議題。除了節省空間外,也方便透過衛星或CABLE做節目的重播。我不同,我在乎的是母帶。我的RAW檔可以讓我盡情的發揮如何調色,包括我們現在常聽到的11檔13、14檔。你們聽到的都是數字,當你啟動你的PQ模式去調光時,就知道差那麼一檔有多重要。

DV ASIA 陳利仁:那拍攝現場呢?是否有什麼特別值得注意的?

呂文元導演:好,再回到拍攝現場。我一直在強調我是在拍demo片,我是在拍4K、8K的東西,所以我不可能像拍電影劇情片一樣,將光圈放到1.4,盡情的散焦,讓有焦的地方很淺一點點。那是拍有故事性的作品。我今天為了表現面板的特性,我必須讓看到有焦的地方要更多。有經驗的人知道那就是縮光圈,但是我不能縮到16,最後只看到二顆眼睛,那怎麼辦?所以現場就是砸燈。從拍攝的RAW檔到接下來進到電腦裡的部分,我分享我現在的做法。我的作法是走24顆的10T RAID。RAID 6的話就可以將近有200T的容量。RAID的好處是除了容量加大外,還有安全性。重要的是,我要的是速度。RAID做陣列儲存的硬碟越多,儲存速度會越快,這是個很基本的知識。所以我現在還在組一個36顆的,應該馬上就會好。這次我的儲存方式,內部全部走10G,大概四五年前即如此。這次在裝了一個雙Xeon的CPU(18:16),才發現與以前的10G都不相容。Akitio的老闆Tommy(今天也有來到現場,Akitio是做Thunderbolt很厲害的儲存設備)幫我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我現在的10G走得非常順暢。講到速度是因為我剪接要流暢,因為我的檔案很大。接下來需要的是軟體。目前我使用的是Resolve。Resolve是一個很友善可以讓我做HDR且很聰明的工具,可以很輕鬆。

另外一點則是Monitor。你要做HDR但是沒有HDR monitor你根本做不到。我從我最早開始從16年開始在碰HDR的影片時,我當時最大的困擾就是monitor。當時沒有專業的monitor,但是市面上有一些HDR的電視,我當初勉強用HDR的電視在監看,但是後來發現監看的結果都不對,落差還是很大。每次調完後,發現只能變成「神」,要用眼睛去看waveform去猜那個亮度是多少。那時用家用電視當監視器,然後再用肉眼看waveform去調HDR的作品。那時候調出來的作品就會有一些缺點。後來到15、16年時,SONY出了X300那台HDR的Monitor,不過造價一台一百多萬,實在太驚人。我曾經拿來調,作品非常滿意,但是這個價格實在太貴。大家現在看到ASUS攤位最右邊那台,那是一台非常棒的電腦用監視器,它可以達到HDR 1000 (nit)。這是很少螢幕可以達到的亮度。現在播放的,也是我之前幫ASUS拍攝的作品,大家等一下可以去感受一下HDR對視覺的衝擊力。

我現在自己工作用的是一個叫做Postrium的韓國廠商。它的組合很複雜。背光是OLED,面板是量子點。一台32吋的螢幕要七萬美金,但是真的非常漂亮。那是因為我的案子可以支撐我去購買這樣的螢幕,但是我相信一般人只能用「想」的。ASUS的螢幕我自己就買了二台,我相信它已經可以對你做HDR很大的幫助,因為它可以支持到1000。我們所謂的HDR 10中的10就是1000的意思。你的螢幕與你的content要達到1000 nit,才可以稱作HDR。目前HDR 10的最低標準,是希望你做到1000 nit,更高當然還有2500/4000,不過目前大宗是HDR 10,後續還有HDR 10 Plus。

Paul Hanrahan : HDR和SDR的差別,是訊號有點聰明,它本身有些metadata在裡面,它知道它是在哪一種螢幕做母帶做調光,可以用metadata自動調整,用3000亮度的螢幕調光,但是家裏只有700,所以0到500暗部的膚色部分就都不動,只有上面的東西慢慢加一個curve把它順下來,所以700、1000、2000的螢幕就都可以看,不會壞掉。

 

DV ASIA 陳利仁:也就是做一些妥協,但是還是可以保有一些重要的資料。西楓大哥剛剛講了很多後期後製的東西,若從工作流程上,不管是4K還是HDR,資料量這麼大,我想剛剛西楓大哥所講的,不光是砸燈而已,相信也砸了很多錢。但是其實我們現在有很多周邊的設備,如華碩的4K和HDR螢幕,相對可以用較便宜的方式就可以解決監看的問題。Raw檔,又是很多HDR的東西,在整個工作流程上,一般業者應該怎麼做調整?如果我們沒有碰過這麼大的資料量的話,相信有很多環節,那是否可以來跟我們聊一下。

Paul Hanrahan :先加一個東西。這看起來像是要花很多錢,才能進入HDR的時代。不過五年後,還是會用HDR嗎?你真的要考慮。會不會像3D立體?大家以為以後都會變成都是3D立體,但是現在其實已經變得不是那麼重要。當然還是會有一個小範圍還是會拍立體,用二個機器,左右眼同時間拍,可是有點fade out,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HDR會不會也一樣?

Paul Hanrahan :HDR有可能只是一個fad  (風潮) ,五年後就不那麼流行了。但是它會一直存在。因為手機與電腦螢幕,已經開始走這個方向,也就是觀眾已經大量的在使用。大家身上的手機,一定有這個要求。大家在外面看不到手機,螢幕太黑,所以螢幕要更亮,所以這個東西會一直存在。

DV ASIA 陳利仁:我想大家只要有體驗過有HDR與沒有HDR的東西,就真的很難再回去看SDR的東西。當你看過這麼精彩的畫面之後。所以是否SDR會慢慢消失?

Paul Hanrahan :我自己的感覺是色域變大,HDR比以前一般的Gamma與以前的HD往那個4K解析度還重要。我坐在這裡看那個8K螢幕與720的螢幕,用這個距離看不到那個差別,你如果在一公尺內看螢幕,就值得買一個4K/8K。如果這麼遠看,那就買720就好了。

DV ASIA 陳利仁:大家可以把眼睛貼近螢幕看,就可以看到很多很難想像的細節。

呂文元導演:我來補充一下。很多相關從業者還是覺得HDR距離我們很遙遠。但是我一定要語帶威脅的方式要大家一定要來學。很多人覺得HDR很複雜,用現在的方法拍拍片回來剪剪就好了,如果你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心態,你就只能接接婚紗與工商攝影。中國那麼大,前五大電視廠牌:包括TCL、海信、創維、康佳和長虹, 中國14億人口,這五家電視的demo片,為什麼都要跑來找我們做?因為我會自己去學習與自我挑戰。當市場上需要時,就會第一個來找我。所以我除了一個導演之外,我也變成是他們的技術諮詢者。這樣的合作關係就會合作的很密切。 但是我面臨到一個問題,客戶找我要做,錢很多,但是我不想做。我想找人做,我掛一個監製就好,但是在台灣找不到我可以接手的人,這是我很大的困擾。因此我也想趁這個機會,有興趣跟我一起學習的人,可以和我聯絡。

關有智:我可以補充一下,以電視台的觀點來看。我們是在製作電視台交播規範的人。你拍完的節目總是要交給電視台來播,所以我們會有交播的規範。針對4K的規範,我們會定義就是採HDR。電視台的主控不會把節目分HDR就播HDR,節目是SDR,就播SDR。我們沒辦法混播。我們不能讓這個節目是HDR下個節目SDR這樣換來換去,所以我們會決定,不管你是用 HDR還是SDR拍,只要你交到公共電視來,未來4K就一定是走HDR的節目。即使你是SDR的節目,也必須轉成HDR給我,這樣你的顏色亮度才會是對的,不然電視台不能混播。當然這也是個壓力。我們在做這個規範的人,也可以感受到很大的壓力,因為一旦制定了這個規範,相對壓力會相當的大,因為大家要做這樣的轉變會有點瓶頸。但是如果不做這樣的轉變,會跨不過去那個障礙,會影響到更多。所以我們在這方面坦白說壓力相當的大,但是我們認為一定要這麼做。

DV ASIA 陳利仁:所以在提案時如果是HDR的素材勝出率會比較高?

呂文元導演:意思是SDR就拒收了。

關有智:你必需轉成HDR給我。

Paul Hanrahan :電視台的問題,有一個節目是HDR,要切成廣告,那廣告就必需是HDR,節目和廣告全部要一樣。

關有智:對!沒有錯。所以我們會訂一個交播規範,也就是你必須符合這個規範,要不然我們會退帶。

呂文元導演:有人會存有僥倖的心理。我拍完的SDR再來轉HDR就好了,不好意思,絕對不會過關,因為range差得太多。我相信今天聽完,很多人會去Google搜尋很多HDR的製作流程。大家現在已經很幸福了,當初我沒有文章可以查,都必須自己摸索,不過現在已經有很多文章分享,甚至有YouTube教你怎麼製作。不過有一個重點,你必須要有HDR的monitor,除非你曲線看得很準。RGB的曲線,不光是luminance的waveform而以,必須三條要一起看。

Paul Hanrahan :講到後製的部分,我最近在研究美國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nd Science,也就是頒發Oscar的那個協會(科學技術獎)。他們這幾年有出一個open source的系統,叫做ACES,那是一個從拍片到後製到傳輸的一個格式。聽起來很複雜,為什麼要這樣子?為什麼要轉成開始用EXR檔,不能用以前的10bit。一個案子,可能用了三到四台的攝影機,比如一個空拍機、一個主機、一個GoPro,三台機器三個不同的色域要進來做後製,輸出一個HDR和一個SDR的版本。ACES全部已經規劃好,所有大品牌的攝影機,有一個轉換,可以轉換到ACES的那個色域。所有的709、P3、DCI、電影標準或是REC 2020,都有一個輸出標準,不需要重調 。所以進入這個ACES的這個workflow之後,不同的播放系統會比較容易接受。

DV ASIA 陳利仁:標準化對創作者或執行者會有一個比較好的方向去依循。回到公視這邊,我們是否快速分享一下之前測試的心得。公視也選擇了日後HDR的標準(HLG),是否可以跟我們聊一下國家未來4K/HDR的走向。

關有智:很多人問我為什麼現在非選HDR不可?為什麼會走HDR?早期會走SDR是因為早期CRT電視的關係。現在CRT電視已經越來越少,所以我們希望層次往上拉到HDR,所以我們希望4K會以HDR來運作。在今年七月底八月初的時候有做一次試播,也做了一次閱聽者的調查。大家都覺得HDR當然是非常好,但是大家畢竟沒有做比照,大家不太會有二台4K SDR/HDR電視來做比較,大家今天在現場就可以比較看的清楚。不過大家反饋都很好。HDR有二三種規格,如PQ的HDR 10和NHK/BBC希望走的HLG這個規範。以電視台電視廣播業者來看,應該會走HLG,因為它比較適合電視作業的模式。PQ類的如HDR 10和Dolby Vision,比較適合電影。電影可以花時間慢慢的磨、慢慢的修,也可以充分去表達導演所想要呈現的意圖,但是電視台沒有辦法這樣接受是因為電視台必須快速的製作節目然後傳輸出去。像Live的節目要做PQ的門檻就相當得高,因為還要運算metadata,即使沒有送metadata,整個後期作業相當的反覆,所以電視台走HLG會比較OK,這個與大家分享。不過大家不用太擔心,電視機廠商都會希望全部相容。PQ也好,HLG也好,都會可以接受。所以買電視不用擔心是否要選邊站,但是電視台會選一個作為自己的標準,會以HLG為主。

DV ASIA 陳利仁:大家是否覺得意猶未盡,我們才摸到非常淺的表面,不過大家今天如果覺得意猶未盡,我們也就功德無量了。Paul 才剛從國外回來,有很多經驗與大家分享,所以我們後續會規劃一些工作坊的東西,大家可以陸續關注我們DV ASIA。

Paul Hanrahan :我們的態度是,絕對不要驕傲。這個東西,我們都在摸,這些東西很新,都需要交流討論。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