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式各樣的演算黑科技橫空殺出,無論是即時光跡追蹤還是原生 VR支援,各山頭無不使出渾身解術,強烈衝擊著影視製作群,而拜日益強大的硬體即時運算作為靠山,GPU正強力的撼動著傳統以 CPU運算為主的製作流程,一切的研發目的都以省時高效為最高行動指導原則,那麼這帶來了什麼好處呢?我們慢慢來看。
眼下 AMD新推出了 Navi架構的顯示卡,Radeon RX 5700 XT,各項效能指標貌似對標 NVIDIA的 RTX 2070/2080,但各位影視尖兵們請稍安勿躁,別急著出手投資,因為這徹底是面向遊戲市場的產品,旨在提供最高的 3D更新頻率,而略微犧牲掉了準確性,所以別被呼隆過去,若是要以高標準應用在影視流程中的話,我想該關注的應該是 AMD Radeon Pro Vega/WX,以及 NVIDIA的 Quadro系列吧,像是上個月發表的 2019 年新款 Mac Pro 就是採用 AMD Radeon Vega II,這是顆專為工作站等級而生的魔王級 GPU,只為提供無可匹敵的運算效率,最高可以選配到兩張 Radeon Vega II Duo,高達四顆 GPU 運算核心,那才是真的為專業工作人員量身定做,提高工作效率的狠角色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專業影視用戶該知道的兩個重點。
- 硬體架構
- 軟體支援
AMD或是 NVIDIA各位一定不陌生,廣受專業用戶支持的 Apple Mac平台為 AMD陣營的擁護者,背後仰賴互相合作而生的 OpenCL 運算技術(畢竟這是 Apple 起頭的),舉凡筆電桌機到工作站,無一不是 AMD,而 Win-telPC 平台則憑藉各方 3D產業廣泛支援,舉 NVIDIA的 CUDA 大旗各據山頭,目前已經支援 GPU 做加速運算的軟體實在多不勝數,耳熟能詳的有 Final Cut Pro X、Premiere Pro、After Effect、DaVinci Resolve、Nuke、Mocha、3Ds Max、Maya、Flame 等,雖支援程度不同,像是 Adobe 對於 CUDA 與 OpenCL 的支援表現就有點落差,表現在 PC 與 Mac 平台上的巨大效能差異大家自己都感受得到,但至少都在同樣的前進方向上,所以說陽關道與獨木橋各有優缺點,這對製作者來說該如何取捨呢?
Apple用戶最在乎的使用者體驗,就算對象套在專業用戶身上,這種控制狂頃向也一覽無遺,Mac採用 AMD GPU的一大用意,最大優勢除了價格實惠之外,最重要的是開發商都知道的秘密,AMD對於廠商的支援誠意滿點,SDK直接給好給滿給到讓廠商可以無底線的調用完整核心資源,等於我百分之百開放讓你一覽無遺,這對 Apple這種以控制聞名的公司來說真是再好不過了,所以 Final Cut Pro X、Motion、Compressor、Logic Pro X、甚至 DaVinciResolve 才能完整狹帶 OpenCL配合所帶來的近乎變態的執行效率,舉例來說,Final Cut Pro X 得用戶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與其它硬體相同,執行不同剪輯軟體的對照條件下,過往令人頭痛的 4K 影像剪輯,在現今使用 Vega 與 OpenCL 加速的預覽效率,大約為單純 CPU 運算的一倍有餘,另外像是 DaVinci Resolve,除了完整的 OpenCL 支援之外,還可以同時支援多 GPU 的硬體加速功能,無論是調光調色的工作階段預覽,或是最終作品的輸出,效率都可呈倍數成長,這種軟硬體的垂直整合,為的就是將整個運算架構優化到極致,讓時間精力都花在做正事的刀口上,軟硬體垂直整合的穩定度,與完整涵蓋的高效率影視流程配套工具,這是最大的優點,如果您是做剪輯、作 2D 影像合成、做調光調色,我相信選 Mac 跟 AMD 您不會失望的。
讓我們看看另一個圈子,偏向 3D 與特效這邊,這兩年 NVIDIA大力鼓吹的 RTX與 Quadro系列,將 CUDA效能,以及 3D即時運算推向另一個層次,對於光影的處理有更深層的刻畫,製作視覺效果的從業人員,對於 Adobe 的 After Effect 絕對不陌生,現在 PC 平台上對於 CUDA 的深度支持,即支援更多的即時預覽效能,以往最棘手的多圖層堆疊以及 3D 模型動態預覽這種工作,都只能依靠 Ram Preview 或是最終的演算來觀看,現在已經可以透過 GPU 的協同作業來做到接近即時預覽的效能。另外關於 3D 製作的部分,像是 Maya,即時預覽的概念通常以往只存在於「預覽」這個階段,也就是說只是當作看個草圖示意感受一下效果還可以,正式來還是要靠算圖渲染才行,而現在可獨立輸出的即時預覽已經可以當作最終成品來應用,品質已比肩牛步拖車的算圖水平,這對廣告、MV圈子來說可是天大的利多,意味著比起以往後製包案,從無到有開始製作,可能可以省下四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時間,這也是以往砸錢做夢也想不到的成果,現在輕輕鬆鬆即可擁有,且主流 3D與特效合成軟體皆支援 CUDA運算技術,支援涵蓋面最廣,幾乎無需考慮軟硬體相容性問題也是一大優勢,再加上 PC 端的硬體搭配靈活,可以針對自己最需要的部分做調整加強,每隔一陣子針對工作流程、軟硬體做些調整亦是十分值得的。
看到這邊,不知道您對自己適合的軟硬體有沒有多一丁點的了解?畢竟古人說得好,時間就是金錢,全球一致的發展方向就是以省時為最大前提,那才是眾多專業使用者最期盼的啊!